2018年7月10日,紫光集团宣布,紫光公有云上线试商用。紫光集团于2018年3月30日正式启动紫光云战略,宣布投资120亿元,进军公有云市场。目前,紫光云华北1区(天津)、华北2区(廊坊)和西南1区(重庆)的建设及内测于2018年6月30日如期完成。在3个月时间内,紫光云用远超常规的建设速度实现上线试商用,向公有云市场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紫光云总裁兼CEO吴健表示,“紫光云最初的目标就是3个月上线,这个时间非常紧张,3个月的执行计划甚至要精确到每一天。紫光云不仅用速度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新架构、高起点、可信赖三个原则。”
紫光云总裁兼CEO吴健
【新架构】
紫光云的定位就是企业级(ToB)市场的公有云,为了满足数据不出城、本地化交付、多资源池纳管等行业客户的需求,紫光云采用了“一多三统一”的架构设计。一多即多门户,紫光云通过大区节点+一级节点+城市节点的核心边缘多级架构的设计,构建覆盖全国的多个入口,在架构设计与搭建上天然具备了混合交付能力、个性定制能力与弹性扩展能力。三统一即统一融合架构、统一资源管理、统一运营管理,通过自主研发的CMP(多云管理平台)实现云服务资源解析与综合调度,在满足分布式、分级、个性的同时,保证了底层架构和运营运维的统一。
【高起点】
“紫光云的建设没有包袱,所以我们可以用最新的架构、最新的设备、最新的理念打造我们心中最好的云。”紫光云副总裁兼运营部总经理李永斌表示。在网络建设上,紫光云采用最先进的100G核心+25G接入的计算连接和最新的NVME存储连接架构;在服务器配置上,紫光云采用Intel最新Purley平台Skylake CPU,实现相同密度资源池性能平均提升20%。同时,紫光云与紫光西部数据联合打造高可靠存储系统,将云存储数据可用性提升到15个9,远超行业平均标准。
紫光云副总裁兼运营部总经理李永斌
【可信赖】
可靠与安全是紫光云的第一要务。紫光云首席架构师王勇阐释了紫光云引入紫光集团“芯云一体”与全球最新“授信安全”理念,将基于芯片构建可信根,实现数据加密存储和权限分级控制,打造贯穿基础设施、资源、数据和应用的端到端安全防护体系。紫光云与新华三集团联合打造符合等级保护2.0的云中心,共同组建基于公有云的态势感知预警中心。
“可信赖,是紫光云的追求与承诺。”吴健说。紫光云的愿景是做“可信赖的数字化合伙人”,这也是紫光云网事业群的重要战略。此次紫光云能够超常规极速上线,与紫光集团以及紫光云网事业群各体系的技术积累、组织协同密不可分。2个月之内,完成运营平台的架构设计和开发调试,上百个模块的优化对接;1个月之内,重庆、天津和廊坊三个节点的设备同时到货、同步实施、同步联调,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紫光云成功做到了。
紫光云首席架构师王勇
本次上线试商用,紫光云宣布正式启用www.unicloud.com域名。首期上线的基础服务和平台服务共有12个大类,267种云服务产品。基础服务涵盖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和监控5个大类,平台服务包括数据库、大数据、开发测试、人工智能、物联网、视频等类型的服务。除了基础服务和平台服务,紫光云也上线了云市场,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了产业应用相关产品展示、体验与交易平台。自7月10日起,紫光云将正式向各地企业级客户、合作伙伴发起邀请试商用,并分阶段开放网上申请注册。
按照紫光云布局规划,年内还会继续加速建设,将于2018年底完成华北、华东、华南、西南4个大区节点的建设,并推进一级节点与城市节点的快速落地。2019年,紫光云将布局海外节点。紫光云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要为2.0时代云计算带来持续不断的意外和惊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文章探讨了CIO在2025年应该重点投资的五个AI领域:可信工作流的代理AI、智能文档管理、营销客户数据需求、从数据驱动转向AI驱动、重新审视IT架构以支持AI目标。这些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效益,同时成为长期财务回报的倍增器。CIO需要在这些领域制定务实的AI应用策略,简化平台,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Instabase 公司完成 1 亿美元 D 轮融资,估值 12.4 亿美元。该公司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可从多种文件中提取信息并标准化。新资金将用于增强数据提取、分析和搜索功能,以满足企业 AI 需求。
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正展现出惊人潜力。从生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效果图,到创造无限游戏世界,AI 正逐步改变设计流程。尽管人类仍是核心创作者,但 AI 辅助工具正迅速普及,未来可能会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这一趋势引发了对 AI 取代人类建筑师的担忧,也带来了硬件革命和地缘政治影响。
研究显示,高收入公司的CEO正将人工智能置于业务战略的核心地位。欧美企业声称已具备AI项目的基础条件。专家建议避免过度乐观,关注投资回报,构建稳健的数据基础,并优先考虑循序渐进的推广策略。研究还发现,最成功的公司往往是那些高层领导有意识地不直接参与AI战略制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