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移动打通首个基于SA系统的5G视频全息通话,与中国电信联合演示5G云化VR游戏,和中国联通等合作伙伴一起联合发布基于边缘云的5G创新业务,联合OTII主要成员共同发布《OTII定制服务器参考设计和行动计划书》。在刚刚过去的MWCS18上,英特尔着实有点忙。
无论是出现在各个5G相关峰会的演讲现场,还是和电信运营商亦或通信设备提供商一起展示5G创新业务场景,作为一家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供应商,英特尔在本次大展上凸显了5G的端到端能力,而这正是推进5G产业生态不断迈向成熟的关键。
端:新一代MTP四处开花
去年9月,英特尔发布了业界首款支持5G NR(新空口)的试验平台——第三代英特尔5G移动试验平台(MTP)。它是业内进行早期5G设备创新的基础,能够对5G网络和设备进行快速的外场测试和互操性测试。
在此次MWCS的现场,中国移动首个基于SA系统的5G视频全息通话的打通与中国电信5G云化VR游戏的演示,均得益于英特尔MTP发挥的关键作用。它为移动运营商、制造商以及其它行业领导厂商提供关键资源,通过开发、测试并部署服务和解决方案,从而满足5G在响应、可靠性和性能方面的需求。
此外,英特尔还与中国移动签署了“5G终端先行者计划”合作备忘。英特尔承诺将推出支持NSA和SA的5G终端芯片样片用于测试,并推出符合中国移动标准的成熟的5G预商用终端芯片。2019年,搭载英特尔5G调制解调器的全新5G智能手机平台将推向市场。
网:从接入到核心加速转型
为了迎接5G的到来,推动网络转型是全球运营商达成的共识。为此,中国移动在MWCS上发起了“5G SA起航行动”,并联合英特尔发布了《5G独立架构实施指导》白皮书。双方对于SBA这一被确认为5G核心网的统一基础架构提出了多个架构方案实例化原型,并给出这些方案原型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测试数据和相关的技术优化方案,并最终建议集成式容器/虚拟机SBA架构部署方案为5G SA的最优方案。
除了核心网,在5G接入网,英特尔还与中国移动联合展示了O-RAN白盒设备。它使用开放的英特尔架构实现了软硬件解耦,通过对该架构处理能力的复用,实现了动态扩缩容和资源共享,进而可以实现低成本、高容量的室内无线接入网络覆盖。
此外,英特尔还正在合作开发全新的5G网络设施参考设计,利用广泛的合作伙伴提供的预集成商用组件,英特尔5G网络设施参考设计可以帮助运营商快速地部署以软件定义、支持云、敏捷的5G就绪网络。
云:云化进程走向网络边缘
在英特尔看来,5G是从云中产生的。无论是基于NFV/SDN、云原生技术实现网络虚拟化,还是基于服务化的架构设计,可以看出5G的网络转型方向正是围绕云来展开的。
此外,5G核心网的多个功能下沉至边缘云也成为5G的重要演进方向。为此,在MWCS现场英特尔联合中国移动等合作伙伴发布了《OTII定制服务器参考设计和行动计划书》,目的就是打造适应电信运营商边缘机房环境的深度定制化服务器,现场展示了首款OTII服务器原型机。
并且同期,英特尔还助力中国联通发布了基于边缘云的VR全景直播、Cloud游戏、自定义CDN分发三项5G创新业务,并计划拓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更多的边缘应用场景。
英特尔认为,5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英特尔通信与设备事业部5G业务与技术总经理Robert Topol表示,“英特尔一开始就专注于推动5G,包括参与早期标准化工作以及进行早期的5G原型设计等。从调制解调器到接入网的原型再到网络解决方案,英特尔致力于推动更广泛的生态系统成熟,并与合作伙伴和电信运营商一道去构建未来5G迸发的可能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YouTube开始推出肖像检测工具,帮助创作者识别和举报使用其面部特征的AI生成视频。该系统类似于版权检测机制,目前处于测试阶段,仅向部分创作者开放。用户需要提供政府身份证件照片和面部视频来验证身份。系统会标记疑似包含用户肖像的视频,但无法保证100%准确识别AI内容。YouTube将根据多项因素决定是否移除举报的视频。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
谷歌宣布在AI Studio平台中引入"氛围编程"体验,让编程和非编程用户都能更轻松地开发应用程序。用户可通过简单提示生成可运行的应用,新功能包括应用画廊、模型选择器、安全变量存储等。平台还添加了模块化"超能力"功能和"手气不错"按钮来激发创意。完成的原型应用可一键部署到谷歌云运行平台。此次更新正值业界期待谷歌即将发布Gemini 3.0大语言模型。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Tool-Light框架,通过信息熵理论解决AI工具使用中的过度调用、调用不足和过度思考问题。该框架采用熵引导采样和两阶段自演化训练,让AI学会合理使用外部工具。在10个推理任务测试中,Tool-Light显著提升了AI的效率和准确性,为AI工具集成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