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2018世界移动大会(上海)上,UCloud与中国移动投资公司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UCloud宣布获得中国移动投资公司E轮投资,这是继2017年3月接受由元禾重元、中金甲子领投的D轮9.6亿元人民币投资之后的新一轮融资。双方将在资源、生态、技术、产品和投资层面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促进云计算技术在企业级应用场景的最佳实践和产品推广,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国云。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正茂、中国移动投资公司董事长何宁、中国移动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袁利华,UCloud CEO季昕华、CFO桂水发、COO华琨等出席发布会。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李正茂出席发布会
袁利华在战略合作发布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表示,中国移动投资公司成立以来,按照集团公司“投基础、补短板、筑未来”的战略要求,持续跟踪云计算领域的投资机会,希望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广泛的云计算生态圈。UCloud凭借中立的市场定位,以及良好的客户服务能力和技术能力,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UCloud与中国移动也有稳定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意愿,中国移动看好UCloud未来的发展,所以对其进行了投资。未来,中国移动投资公司将推进中国移动与UCloud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NFV和SDN等技术,助力中国移动、UCloud成为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企业,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国云。
中国移动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袁利华发表致辞
对于本次战略合作,双方都充满期待。季昕华表示,UCloud 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中国互联网发展机会,支持中国的创新创业和互联网+,逐步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坚实稳定的产品、细致及时的服务和内资中立的定位等优势,成为云计算行业的领先者。从成立伊始,UCloud就和中国移动有非常好的技术和业务合作关系,也非常感谢中国移动投资公司对UCloud关注、认可与帮助,让我们有机会和中国移动有更深入的战略合作机会。未来,UCloud将加大技术研发、服务体系建设和市场渠道开拓,与中国移动携手,用云计算帮助梦想者推动人类进步。
UCloud CEO季昕华发表致辞
在发布会现场,中国移动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袁利华与UCloud战略副总裁张居衍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张居衍表示,UCloud与中国移动将共同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5G等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标准制定等工作,并促进以合理的技术手段,提高UCloud业务在中国移动网络的上线速度。双方还将联合第三方SaaS合作伙伴,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云端IT基础架构快速部署服务和SaaS应用服务。同时,中国移动与UCloud将开展联合营销协同,借助中国移动基础资源、运维体系和销售渠道支撑,推广UCloud的产品或服务,凭借双方优势来促进业务发展。
中国移动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袁利华与UCloud战略副总裁张居衍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此外,UCloud与中国移动在大数据方面还将展开深度合作。“UCloud将参与到中国移动的大数据工作中,双方在确保数据安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各自公司信息保密规定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地挖掘和利用大数据的价值。其实,UCloud早在2017年初就将大数据确定为‘CBA’(Cloud,BigData,AI)战略的重要一环,并参与到科技部重点项目‘云际计算课题’的研究中,推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首个数据融合方向的商业化落地产品——UCloud安全屋(Safe House),目前已在金融、汽车、商业地产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张居衍说。
在本次战略合作之前,UCloud已与中国移动集团各省公司、政企分公司、咪咕公司、中国移动研究院、苏州研发中心等机构开展了多项合作。未来,中国移动投资公司将着力推进UCloud与中国移动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以充分实现双方在技术创新、产品能力、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资本方面的优势互补,大力拓展市场份额,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BM Spyre加速器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正式推出,为z17大型机、LinuxONE 5和Power11系统等企业级硬件的AI能力提供显著提升。该加速器基于定制芯片的PCIe卡,配备32个独立加速器核心,专为处理AI工作负载需求而设计。系统最多可配置48张Spyre卡,支持多模型AI处理,包括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主要应用于金融交易欺诈检测等关键业务场景。
微软研究院提出潜在分区网络(LZN),首次实现生成建模、表示学习和分类任务的真正统一。该框架通过共享高斯潜在空间和创新的潜在对齐机制,让原本独立的AI任务协同工作。实验显示LZN不仅能增强现有模型性能,还能独立完成各类任务,多任务联合训练效果更是超越单独训练。这项研究为构建下一代通用AI系统提供了新的架构思路。
意大利初创公司Ganiga开发了AI驱动的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Hoooly,能自动识别并分类垃圾和可回收物。该公司产品包括机器人垃圾桶、智能盖子和废物追踪软件,旨在解决全球塑料回收率不足10%的问题。2024年公司收入50万美元,已向谷歌和多个机场销售超120台设备,计划融资300万美元并拓展美国市场。
上海AI实验室开发的VLAC模型让机器人首次具备真实世界自主学习能力。该系统如同给机器人配备智能导师,能实时评估动作效果并从中学习。在四个操作任务测试中,机器人成功率从30%提升至90%,仅需200次练习。技术结合视觉、语言理解和动作生成,支持跨场景适应和人机协作,为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领域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