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网络频道 06月07日 综合消息: 曾几何时,一看到数据中心机房内标着“F5”的小红灯,就会知道那个设备不是应用交付就是负载均衡。而现如今云计算机房内,一水的服务器加TOR交换机,应用交付产品真正价值又将如何呈现?在F5举办的“多云 应用服务 2018 F5中国应用服务高峰论坛”活动中,我们采访了F5中国区总经理张毅强先生以及F5中国区大客户部技术经理陈亮先生。他们详细介绍了应用服务解决方案是如何应对云计算的应用挑战。
右二 F5 中国区总经理 张毅强
右一 F5 中国区大客户部技术经理 陈亮
云计算的主要优势在于采用可以通过横向扩展(scale out)的方式对计算资源进行灵活的调用。其中在进行计算资源整合的时候,往往会借助于应用交付的能力。F5作为一个老牌的应用交付厂商,经历了从负载均衡到应用服务的技术转变,下面张毅强与陈亮共同介绍了,F5如何应对云计算的应用挑战,引导用户顺利上云。
从应用交付的厂商角度来看,所有的应用无论是放在传统的网络里面,还是基于云计算的技术里面,其实对于客户来讲,核心目标都是一个,就是希望能够让应用快速的部署快速的发布,同时让用户的访问体验更加快捷更加方便。F5可以给客户提供从可靠性到安全性的全方位保障。便于用户在容器、混合云甚至是多种不同云的环境中去使用。
客户今天从传统网络向云计算网络迁移的时候,会发现在云计算环境中,之前数据中心里面用的防护策略、交付策略、可靠性策略配置等不能完全被提供出来,会出现很多技术或安全性的问题。此外,用户的策略一致性也无法保障,迁移会发生很多问题。
这种策略一致性问题在多云部署过程中会更加明显,每个云的厂商提供技术有相对区别。但是用了F5之后会发现F5在每一家工作云都能进行部署:在自己的私有云可以部署,在不同的公有云上也可以部署,这叫作应用交付策略上面的一个一致性的保障,可以给客户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今天F5也是非常自豪,在今天看到中国top5的公有云的厂商,这里面包含AWS、阿里、微软的Azure、腾讯、华为,这些都是公有云,F5是仅有的一家可以在这五朵公有云上面去跑、提供服务的应用交付(ADC)厂商。
现在都在流行软件定义,云计算厂商提供的SDN产品本身也具备着流量管控的功能,那是否和F5的产品有功能上的重叠呢?张毅强与陈亮继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说明。
在2013年的时候F5就提出了软件定义的应用交付服务,目前与世界主流的四大SDN厂商均有深度合作。现在的SDN厂商所关心的还是二、三层的网络流量管理工作。四、七层的应用流量还是需要专用的应用交付产品去进行处理。而F5对多个主流SDN厂商的功能支持是可以使用户通过在F5上统一进行流量分配,从而就可以更加灵活的选择云计算服务商。
不只是四、七层的流量分配,目前在国内银行的各种业务基本上每笔交易都可能经过F5的设备。现在F5已经为银行梳理出来47个应用场景;为证券已经梳理出43个应用场景;保险40个应用场景;基金35个场景;汽车47个……。也就是说,F5不仅仅是在做应用优化,还在对应用做进一步的场景化,针对于这个行业的特定业务提供非常多又细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基于架构、基于应用、基于开发的等等,从而保障用户业务的顺利实施。
除了业务场景细化,F5还将研发和测试拓展到了中国,有本地的测试和研发中心做相应的配合,才能够使得F5的方案同时落地,及时的满足用户需求。
那么,我们在这里也衷心的希望,F5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加专业的应用服务,也期望有机会可以深入到F5的研发中心,对F5的技术进行更深度的了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发布了新的大语言模型系列 R1,专为推理任务优化。该系列包括两个主要模型 R1 和 R1-Zero,采用混合专家架构,拥有 6710 亿参数。R1 在多项推理基准测试中超越了 OpenAI 的 o1 模型,而 R1-Zero 则代表了机器学习研究的重大进展。DeepSeek 已在 Hugging Face 上开源了这些模型的源代码。
国家机器人研究中心与 Freshwave 公司合作,利用私有 5G 网络测试农业机器人。这项合作旨在提升农业生产力,预计到 2026 年农业科技产业规模将达到 156 亿英镑。私有 5G 网络将为农业机器人提供高速、低延迟的连接,实现实时数据分析和精准农业操作,有望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Cognizant 推出了神经 AI 多代理加速器和服务套件,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开发和部署 AI 代理。该技术通过预构建的代理网络模板和无代码框架,实现了跨职能的可扩展性和自主决策能力。这一创新有望推动 AI 代理在企业工作流程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人机协作,提升业务效率和适应性。
西部数据公司财务总监Wissam Jabre将于2月28日辞职,恰逢公司分拆为硬盘和固态硬盘两个独立业务。公司正在寻找新的财务总监。尽管面临闪存业务定价环境更具挑战性,公司第二财季收入预计仍将达到4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分析师认为硬盘业务表现强劲,可能抵消了闪存业务的部分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