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率团访华行程结束。这是短短一个月来,中美的第三轮磋商。双方聚焦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的沟通取得了积极、具体的进展,但未发布联合声明。中兴事件作为此间最为急迫性话题之一,是否会迎来解禁,还是继续“等待下回分解”?
目前,中美已先后在北京、华盛顿、北京进行三度磋商。这也被视为中兴个案解决的三个关键时间窗。
第一个时间节点是5月3日-4日,美国派出高级贸易代表团赴中国进行第一次贸易对话。双方达成了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的共识。不久,特朗普推特表示,将让业务严重受影响的中兴尽速恢复营运,并已指示美国商务部着手此事。
5月15-1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应邀赴美访问,曾被认为是中兴最有可能达成“尽快”打开禁令的时间节点。这次访问的最大成果是中美发布5.19联合声明,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在联合声明后的第三天,《华尔街日报》报道,中美两国就解决中兴通讯问题的大致路径已达成一致。相关细节还在敲定中,一旦达成协议,美方将解除对中兴的禁令。
距离416拒绝令以来,中兴业务被迫全面停摆达50余天,对于一家千亿规模的公司,损失不可谓不惨重。据悉,中兴目前预估损失已达20多亿美元。在当前复杂的政治贸易形势面前,对于中兴而言,并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空间。活下去,是“最不坏”的决策。
接近最后棋局
2016年美国对中兴发布禁令仅两周后,即以“临时许可”的方式解除。这一次,尽管中兴所犯的是无心之过,并主动进行了自查自纠,但很不幸,受中美贸易影响,被特朗普政府选作了对中方极限施压的筹码之一。
同时,2016年的禁令仅限制中兴上游采购,中兴还可以利用库存进行短期销售。但本次拒绝令不仅禁止中兴采购,甚至也限制了销售、产品技术与服务等相关服务,这也是中兴此前称之为“休克”的原因。
如果休克期过长,后续出现现金流断流等问题,对中兴将产生致命的影响。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中兴是一枚加速谈判的好棋,但前提是中兴也必须是一枚“活棋”,必须要拿捏住轻重,不能造成无可挽回的伤亡。
正如CBS在报道中所引述的分析师观点,“虽然中美谈判未果可能延缓中兴事件解决,但中兴一定会解禁,如若不然,将进一步增加中美之间更加严重和旷日持久的争端的可能性。中美双方的强硬态度,关税和其它贸易制裁,导致全面爆发的中美贸易战风险大幅上升。”
在美方扣留中兴作为人质的同时,正在申请收购的高通成为了中方的人质。5月25日,高通宣布,已将收购恩智浦半导体交易的有效期延长至2018年6月8日下午5点。在此之前,高通已多次延长这笔交易的有效期限,原因是尚未得到中国商务部的批准。
于中兴,现在处于围棋中的“未生”局面。中美间经过前期的互抛清单和多轮会谈,双方的目标和底线都逐渐清晰,已经接近最后棋局,“这里需要的就是坚持,坚持,是无论如何都要完生的意思。”
活着,就赢了
尽管一定会解禁,但预计中兴付出的代价也将十分惨重。
假如是在单纯的年景,中兴本次少数几名员工和干部的工作过失引发的合规管理上的漏洞,对等的处罚极有可能是按协议支付部分暂缓执行的3亿美元罚款。但没有那么多如果。停止激活拒绝令是中兴的最大目标,即使付出很大代价也要坦然面对。因为对承担诸多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公众企业来说,生存是第一要务。以严苛条件换回企业的生存与后续发展,是中兴不得不接受的条件。如果拒绝接受,意味着公司彻底停摆。
中兴别无选择。
中兴也等不起。对于中兴来说,每一天停摆都是巨大的沉没成本。据悉中兴部分国际国内战略伙伴,近期暂停了部分招标,以等待中兴回归。但等待也是有期限的,争取早日达成协议,早一天复工,尽快止损,是中兴最明智的决定。
但中兴仍有希望。
中兴研发能力未受影响,研发团队稳定,持续创新,其分布在全球的销售、MKT、工程服务队伍人员稳定,对全球600多张现网进行维护和运营、服务10亿用户的能力未受影响。在严格合规前提下,与客户沟通交流没有中断,市场团队就地整装待命,具备随时投入项目工程服务交付与开拓的能力。在这段特殊时期,中兴有效维持了信用体系,坚守合规、坚守信用,积极履行对相关方的责任,获得了包括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更重要的是,6月后业内将发生若干重大影响力事件。3GPP将于6月发布5G非独立组网标准,这意味着5G标准架构基本成型。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也将在6月底举行。此外,5G国家实验第三阶段也在进行中。
按照中兴的计划,作为5G建设的先锋力量,今年第三季度将进行5G商用的预部署。时间已经不多。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兴在认真反思加强合规的同时,抓住未来5G自强才是当务之急。
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成功,不死,熬过来,你就赢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临近年底,苹果公布了2024年App Store热门应用和游戏榜单,Temu再次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
云基础设施市场现在已经非常庞大,很难再有大的变化。但是,因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关闭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就像开启它们那样,预测全球云基础设施开支可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