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从芯到云的核心技术产品支撑。”最近,从深圳到武汉、从武汉到福州,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频频说出的这句话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尤其是美国芯片禁运事件再次让“缺芯少魂”成为中国科技和信息技术领域讨论最热烈的词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免让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陷入尴尬境地。
好在中国的相关科技企业在核心技术发展方面并非止步不前。
4月11日,武汉启动了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芯片生产机台进场安装仪式,得益于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研发的国内第一颗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取得的重大突破,这颗由1,000人团队历时2年,耗资10亿美元研发成功的芯片,将于今年内在武汉长江存储基地实现量产。该款芯片是我国目前在制造工艺上最接近国际高端水平的主流芯片,将有望使中国进入全球存储芯片第一梯队,并将有力提升“中国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在4月9日深圳召开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赵伟国说,未来10年紫光集团将投资1,000亿美元到芯片产业中去,他表示:“紫光的使命是要发展高科技,致力于成为一家世界级的’芯云‘高科技公司,为整个新IT互联网提供基础性技术和产品。”
在4月22日-24日召开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紫光集团再次携“从芯到云”的全产业链关键产品、方案与成果亮相这一盛会。并引发“如何加强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如何实现芯片强国、科技强国梦”成为会场内外热烈讨论的话题,紫光展台因此被围得水泄不通。
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右),紫光展锐首席运营官、5G产品线总经理王靖明(左)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华三集团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接受至顶网采访时表示,“数字中国的背后要靠数字化技术支撑,紫光集团目前所聚焦的板块,从芯到云、到网到终端,均是数字化技术的基础。如果没有芯片、没有连接技术、没有云计算技术,数字中国建设也就成了无本之源。”
双轮驱动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迈向高端之路
在芯片板块,紫光集团已经集合了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封测、销售全产业链,成为位列全球前十、中国出货量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
目前,紫光集团的芯片业务板块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已全面涵盖包括移动通讯、物联网、存储器、智能安全、可重构系统芯片(FPGA)、半导体功率器等多个领域,并积极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对于紫光展锐来说,其承担着5G和物联网芯片研发的重任,紫光展锐首席运营官、5G产品线总经理王靖明表示,“紫光展锐的战略在紫光集团的大战略下明确为:第一,夯实低端——这也是展锐传统的业务来源;第二,稳步进入中端;第三,以5G改变格局。”
在此次福州数字中国展览会上紫光集团展出了紫光展锐的5G原型机Pivlot-V2平台,它为5G试验及验证提供终端样机的解决方案,同时支撑展锐5G芯片的研发和验证。
据介绍,紫光展锐的5G已经顺利通过工信部第一和第二两个阶段的测试,正在积极准备第三阶段的测试。同时,紫光展锐也在与产业链厂商密切协作,长期目标是进入世界5G的第一梯队。
虽然整体看来,中国的芯片技术距离走入高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某些领域形成的突破也是事实。除了上文提及的长江存储的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外,王靖明还强调了展锐在处理器领域的突破,那就是紫光展锐自主研发的芯片SC9850KH,这是中国首款、全球第二家拥有自主嵌入式CPU关键技术的LTE手机芯片平台。
“展锐有可能是中国最早开始量产处理器的芯片公司,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宣传过。”王靖明说。
但他同样坦言国内技术相比世界领先芯片技术和产业之间面临的差距,对于如何缩短差距,王靖明认为,一是要自主研发,二要同时展开广泛的国际合作。紫光践行的也是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并行的“双轮驱动”策略,此前,紫光展锐与英特尔也已经达成在全球5G战略上的合作,将面向中国市场联合开发基于安卓生态及主流架构的高端5G智能手机平台。
“我们的策略就是结合两个公司在不同领域、不同市场中的影响力,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场机会。”王靖明说。
新华三与紫光云组成孪生兄弟 协同进击企业级公有云
对于紫光集团来说,除了巨资投入的芯片事业群外,云网事业群也是其业务的重要一极,这两者组成了紫光集团最大的业务板块“科技实业版块”。
如果前者芯片是紫光致力于赋能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的底座,那么后者云网事业群则是直接面对客户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和引擎。
作为云网事业群的掌门人,于英涛希望借助紫光集团的产业优势,发挥新华三在集团内部的协同作用,助力各个产业板块协同发展,并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级客户。
3月底在成都召开的Navigate 2018领航者峰会上,紫光宣布投资120亿元进入公有云引发关注。在于英涛看来,紫光进入公有云既是为现有的云业务保卫地盘、也是满足客户业务需求和业务形态变化所做出的举措。
紫光云并非沙地里盖大楼,得益于新华三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紫光云已经具备稳固的地基。6,000多个私有云案例,包括13个部委政务云,19个省级政务云、等均是新华三实力的体现。
于英涛强调,“新华三的技术体系和销售力量是紫光云成功的核心保障。”
一是新华三负责前期紫光云所有底层架构、技术层面的研发,二是未来在市场拓展方面,紫光云的市场团队跟新华三的市场团队保持高度协同。这带来的好处是,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统一的技术架构,统一的管理平台,甚至是统一的售后服务体系,统一的销售队伍。两者作为“孪生兄弟”,在市场上具有彼此协同和互补性。
对于用户来说,能够得到快速满足其需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于英涛说。
在商业模式和策略上,紫光云则采取错位竞争,在于英涛看来,相较于互联网企业在交付、服务、售后方面多采用线上的方式,而基于长期服务于企业客户的实践,无论是新华三还是紫光云,都具备典型的To B基因。目前阶段,紫光云定位为线下提供商,短期内不会做面向公众的线上业务,满足存量企业级客户的公有云需求是紫光云的前期任务。
除此外,“我们还会提供行业云,包括城市云、工业云、工业互联网等,这些是紫光云和新华三的主战场。”在于英涛看来,紫光公有云在企业级客户细分领域是可以做到行业前列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正在革命性地改变心脏疾病治疗领域。从设计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到预防原理定位,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的洞察力推动了巨大进步,甚至可以构建新型移植解剖结构。数字孪生技术为个性化心血管护理提供持续预测管理。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材料和类似棉花糖机的设备,能在10分钟内制造心脏瓣膜,相比传统3周制造时间大幅缩短。这些突破性技术为每年4万名先天性心脏畸形儿童带来新希望。
Fractal AI Research实验室开发了Fathom-DeepResearch智能搜索系统,该系统由两个4B参数模型组成,能够进行20多轮深度网络搜索并生成结构化报告。研究团队创新了DUETQA数据集、RAPO训练方法和认知行为奖励机制,解决了AI搜索中的浅层化、重复性和缺乏综合能力等问题,在多项基准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开源系统,为AI助手向专业研究工具转变奠定了基础。
谷歌正在为搭载其内置信息娱乐系统的汽车推出谷歌地图实时车道引导功能,首先从极星4开始。该系统利用车辆前置摄像头和AI技术,分析车道标线和路标,为驾驶者提供更精确的车道指引和视听提示。该功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在美国和瑞典的极星4车型上推出,目前仅支持高速公路使用。
快手科技与清华大学合作发现当前AI语言模型训练中存在严重的权重分配不平衡问题,提出了非对称重要性采样策略优化(ASPO)方法。该方法通过翻转正面样本的重要性权重,让模型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需要改进的部分而非已经表现良好的部分,显著提升了数学推理和编程任务的性能,并改善了训练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