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统计,全球路灯的保有量约为3.04亿盏,并将在2025年达到3.52亿盏。城市中随处可见的路灯,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巨大的能耗和高昂的管理费用等问题也让城市管理者煞费苦心。以伦敦为例,路灯照明每年的耗电量高达5600多万度(据The Climate Group统计,伦敦市路灯保有量约为3.5万盏。以400W高压钠灯为基准),巨大的能耗费用再加上人工巡检、管理维护费用,对城市管理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华为照明物联网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为城市管理者排忧解难。
独有照明策略,节能效率高达80%。
在智慧路灯的接入方式上,不同于业界使用Wi-Fi等路灯接入方式,华为使用了基于IPv6的6LoWPAN技术,这种技术具有低功耗、自发现、自组网、可快速自愈的特点,而且可以更好的和传感器以及其它智能设备交互,而当6LoWPAN传感网络故障时,路灯控制器可以完全离线工作,独立运行。
在对路灯的控制上,传统的路灯一般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无法对单个路灯进行精确控制。当控制网络故障时,多台路灯在白天出现“与日争辉”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能源的浪费。华为照明策略在每盏路灯都安装了一个路灯控制器,用来控制开关和调光。可基于当地的经纬度进行计算,不同季节、不同月份、甚至每一天的照明时长都可以动态调整;还可以跟内置的亮度传感器、第三方车流量、人流量传感器等进行联动,或者根据实际的天气和环境状况进行智能调节。例如在深夜车流稀少的时候调低路灯亮度、间隔开灯;在光照条件不好的阴雨天气根据亮度感知及时开灯。
在照明方式上,华为方案基于LED路灯,并组合使用照明策略,相比高压钠灯等传统路灯,节能效率高达80%。
可视化管理,路灯在线巡检,故障提前预知
华为照明物联网解决方案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管理,1名人员就可以管理多个街区成千上万盏路灯,每个街区的路灯数量、路灯状态、安装位置、安装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当路灯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告警,并发送信息通知维修人员及时检修。
系统还可以对路灯进行生命周期管理,提前预知到可能发生的故障,实现前瞻性的维护。这种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依赖人工定期上街巡检的局面,既节省人力成本,又提高了管理效率。
全层次开发,向智慧城市演进
华为照明物联网方案的另一大特色是采用了全层次开放架构。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多家厂家进行数据交互和平台对接,华为提供的路灯控制器可灵活集成通信芯片,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基于统一标准更好的进行交互;开放的敏捷控制器则对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标准北向接口,便于扩充各种服务组件,实现与智能交通、环境监控,城市治理全方位联动,为市政管理提供提供第一手大数据。
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浪潮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居民需求也不断提高,提供更清洁、更安全、更健康、更高效率的环境以供人们工作、居住和娱乐,是城市建设者对于市政物联网的着力点。而数以亿计的照明设施联网将是市政物联网建设的开端,从市政照明开始,将交通管理,环境监控,市政管理,市政照明等智能设备联接起来,打造全联接市政物联网 ,点亮智慧城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BM在量子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两款新型量子处理器。Quantum Nighthawk配备120个量子比特和218个新一代可调耦合器,比前代产品增加20%耦合器,可执行复杂度提升30%的电路。Quantum Loon是实验性处理器,展示了实现极低错误率和高效错误恢复的所有组件。IBM计划2026年底确认首批量子优势案例,并于2029年交付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平台。
斯坦福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CIFT系统首次解决了机器人"近视眼"问题,通过精确控制真实数据和合成数据的混合比例,让机器人在陌生环境中的表现提升54%以上。该系统包含多视角视频增强引擎MVAug和数据组合优化策略,能够预测数据失效的"去相干点",确保机器人学习真正重要的任务特征而非环境表象,为实用化通用机器人奠定了重要基础。
VDURA数据平台第12版本通过扩展元数据计算、添加系统级快照功能和支持叠瓦磁记录硬盘来降低每TB成本。新版本引入弹性元数据引擎,可动态扩展元数据节点,将元数据操作性能提升最多20倍。快照功能支持即时的节省空间的数据集时点副本。SMR硬盘支持通过智能写入放置引擎,在不影响吞吐量的情况下每机架增加25-30%容量。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earch-R3系统成功解决了大语言模型推理与搜索分离的问题,通过两阶段训练让AI在深度思考过程中直接生成搜索向量。该系统在多个领域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方法,特别是启用推理后性能提升明显,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推理与搜索统一的新范式,展现了从专门化向通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