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结束的时候,大家可能会经常听到“5G”(第五代)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觉得新一代的高速无线服务已经来临了。
5G处于迅速发展之中,但我们也不要忘乎所以。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4G之后的延伸。 5G的速度和覆盖率都将优于4G,而且可能会成为有线和电信提供商服务的竞争对手。5G的低延迟无线速度可达到1 GB / s(每秒千兆单元)。有了这样的快速连接,许多业务应用程序和更智能的物联网部署都成为可能。
在201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5G曾是个热闹的话题。而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几个有分量的发言将介绍5G将如何改造各个行业以及5G将如何成为智能家庭、商业自动驾驶等应用的使能手段。
5G的前景一片辉煌。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2018年底前将在12个市场提供5G服务,更重要的是,AT&T公司的焦点是具体的使用案例。 全球投资公司Jefferies的分析师Scott Goldman指:
在5G方面,AT&T管理层似乎与Verizon的看法不同。AT&T认为,5G技术更多的是低延迟而不是速度,而Verizon的焦点似乎是追求地理覆盖范围,而AT&T则更侧重于具体的使用案例。有关的例子包括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汽车和垂直专用解决方案。AT&T将在2018年底前在12个市场上提供5G,到2019年中会将光纤拉到82的都市。
Verizon计划从2018年开始大举推出5G,与有线电视公司正面交锋。 Verizon的5G目标首先是住宅,然后是业务和物联网。
5G标准整体颇佳,与供应商生态系统有很好的融合,如高通、英特尔、爱立信以及其他各厂商产品。
诚如CNET所指出的(https://www.cnet.com/news/12-questions-that- ces-2018-needs-to-answer/),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硬件能在2018年支持5G。时间表历来都是个和稀泥的东西。在CES上宣布推出的产品并不意味最终会上架或在近期内会上架。
这地方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有些阵营滥用5G这个词,他们的5G更像是增强型4G。Chris Duckett最近在我们的2018展望文章里指出:
下一代移动通信正在缓慢地形成,名为5G。但其实大家的共识也仅止于5G这个词,别的都是浮云。
问题在于5G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意味着某些电信商大有可能在一些比LTE快一点的连接上贴个5G的标签。
尽管如此,5G将有助于延长物联网设备的电池寿命,还有,5G可令在网络边缘实现更多的分析。 5G对于分析以及物联网领域的延迟来说将是个福音。
像所有的技术转型一样,5G的推出可能有点复杂。 IHS Markit在其2018年趋势展望一文中指出:
5G全面采用和部署的路线颇为复杂,移动网络运营商、基础设施提供商、设备制造商和最终用户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LTE之后的下一代蜂窝技术5G代表了移动语音和宽带以外的传统蜂窝技术使用案例的巨大扩展,这些包括了众多的物联网和关键任务应用等等。
5G时间表可用下图表示:
我们将在2018年CES上不停地听到有关5G影响的说法,包括以下几点:
· 物联网在较艰难的地方作用更大了,并且将实现更多的自动化。
· 低功耗无线接入将成为物联网和传感器的使能技术。
· 各行业可能会在私人LTE网络里使用新的标准。这一类的私人LTE网络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等工业客户来说至关重要。
· 个性化和边缘情报。
虽然5G部署将会弥漫到更多的视频消费和娱乐领域,但赚钱可能还是完全靠商业应用。 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很可能是大谈5G的第二波,而接下来的2019年及2020年才会是真正的部署和实际使用案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